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- 集团动态

紧紧把握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四大抓手

作者: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 高学斌来源: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日期:2012/2/18 10:23:58浏览次数:7402

      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是整个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根基。企业转型升级一定要找准抓手,把握抓手,当前一段时间,一定要切实解决好几个具体问题。

      一、转变企业发展的结构模式,改造旧的母子公司结构体系

      10年前,我们曾大力倡导大中型建筑企业建立母子公司体系,以这一组织结构取代一段时期曾起到积极作用的“一把大伞”的组织构架。这一母子公司 体系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过很大的作用,在这种组织结构下,母公司具有施工资质,它既是一个实施发展战略的指挥中心,又是一个生产经营的成本利润中心,还是 一个协调成员企业关系的调度中心,同时又是一个施工生产的实体,具有多种功能,使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大,并成为具有较强施工能力的经济发展实体。但 随着形势的发展,随着企业规模的日趋庞大,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,这种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母公司面临着诸多困难,丧失了自身的本质属性,子公司的职能不到 位,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,企业难以进一步提升,难以做得更大,难以做强。之所以说这种相对原始、相对落后的管理模式面临着改造,其根本原因是其混淆了母公 司与子公司的各自职能,母公司搞生产经营,子公司也搞生产经营,以经营管理经营,以生产管理生产,这种管理模式难以取得企业管理的效益最大化。从另一个角 度说,母子公司同时进行生产经营,不仅意味着市场、企业之间的同级竞争,而且母公司与子公司也存在着同质竞争。这些问题的存在,都影响着企业向更高层次上 发展。因此说企业要转型升级,当前需要我们首先对企业结构模式进行重新审视,进行新的反思,为此,我认为:

      第一,母公司要行使本质性职能。企业集团要区分各自职能,要形成投资公司为母体,也就是说母公司应为投资公司,逐步剥离生产经营的职能,专司资 本运作,主动容纳多元的投资主体,吸收利用内外部各类资源,投入市场开发和用于企业发展;规划集团的发展方向和道路,动态考察市场和子公司的业绩,不断调 整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,使资本向高端利润领域和高端利润的子公司投放,企业集团逐步扩大投资比重,逐步实现建造建筑产品向经营建筑商品的转变,最终使企业 走出一条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动、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互联的新路子。

      第二,产业内的专业结构调整要有新思路。随着母公司职能的转变,子公司的设置与职能也应相应调整。作为集团企业子公司的结构调整既要考虑到整个集团的综 合能力,又要考虑到母公司投资是趋利的,要求投资效益最大化。因此要设置好专业公司的数量比例、专业公司的形式规模、专业公司的业务范围。根据子公司的市 场份额和效益利润,母公司以资本投入为杠杆,动态进行调整,确定其生存与发展。要大力培育产业中附加值高、科技含量高、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子公司和关联产 品及边缘产品。

      第三,产业外的经营结构调整要有新内涵。随着大型建筑集团母公司成为投资公司,向产业外的投资发展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。国际大型建筑企业无一不是经营生 产多种产品的企业集团,我国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也不应例外。当前在行业内部过度竞争和社会上投标压价现象普遍的情况下,资本在不同利润水平的行业之间横向 转移,进而导致“利润平均化”,又为建筑业等利润较低的行业实施资本转移,开展多元化经营提供了依据。建筑业的生产过剩和利润平均化趋势,决定我们大型企 业的发展,必然选择向外投资扩展。向产业外投资,开展产业外经营具有巨大的空间,形势的发展,科技的进步,政策的宽松,市场的完善都为我们向产业外经营投 资提供了条件和基础。当然,投资是有风险的,投资是趋利的,投资应是择优的,投资领域应是有所为、有所不为、有所取舍。因此,调整经营结构要给予新内涵, 一要有高利润、高回报;二要有高科技,具有发展前景;三要有高市场份额和高需求。大型建筑企业的母公司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、吸纳新科技,不断调整集团经营 结构,拓展新空间。

      第四,及时适度调整和改造企业的管理体制。以上结构构架的变化,必然冲击原有的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。因此作为改革的系列工作,改造管理体制也应放到重要 位置。包括机构调整和权责、职能的重新划分,运行流程、运作程序的重新设计等,以创造出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。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功能, 处理好企业内部的集分权管理;合理划分企业责任中心;分别形成强有力的母子公司决策机制、有效的产权监督机构和较强的服务功能;集团企业内部交易应创造条 件实行市场原则;要使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在实现企业总目标中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;通过信息化建设,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、管理创新,提高决策效率,再造 管理流程,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。

      二、转变工程承包方式,扩大企业利润源泉

      建国以来,中国的建筑业从未脱离过低利润率、低效益的行列。去年,全省建筑业平均产值利润率仅维持在3.5%左右,国内许多企业的产值利润率只 在0.5~1%之间徘徊,其原因是多方面的,由原先国家计划体制的原因,有市场环境的原因,有企业结构的原因。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,形成部门、条块分 割,导致原本一体化的生产形式被人为地分割开来,在工程领域的勘察、设计、招投标、施工、采购、营销等各个节点上,各自经营,这不仅使各个节点效益低下, 而且影响了工程的工期、加大了成本,影响了企业的发展。

      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建筑市场最流行的竞争方式是以“交钥匙”工程为代表的系统承包。这种承包方式将企业的利润源泉从各个简单的工程承包节点 扩展到勘察、设计、投标、施工到工程设置的全过程。这种承包方式,其内在的优越性不仅在于设计和施工深度交叉,降低了工程造价,还在于实现设计、采购、施 工、试运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、各阶段的深度合理交叉,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质量安全不稳定因素。加拿大的兰万灵公司、美国的柏克德公司和华盛顿集团这些国 际建筑巨头,无一不是全方位的工程总承包和工程服务,包括项目的前期各项工作,设计、采购、施工及各类工程服务。兰万灵公司主要是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服务。 柏克德是提供全方位的工程服务,包括设计-采购-施工,项目管理,施工管理等。华盛顿集团为全球企业与政府提供整体化工程设计、施工筹划、设施管理。这些 在全球排名前列的建筑企业主要通过地区公司和专业部门,以合理而专业的组织架构来管理所承接的工程,并高度重视项目管理,各项工程服务效益十分可观。

      建筑企业要扩大利润源泉,变施工总承包为工程总承包显然是必由之路,如何打造工程总承包企业将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战略选择。近几年来,我省 已经有不少企业涉足一些EPC(设计-采购-施工)、BT(建设-转让)、BOT(建设-经营-转让)、BOOT(建设-拥有-经营-转让)等类型的工程 总承包项目,有力地促进和拓展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,现在需要我们认真总结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。我们必须树立“大市场、大业主”战略思想。十二五期间我省 的大型企业应努力做到从施工承包商转变为工程承包商,从工程承包商转变为工程服务商,进而成为工程投资承包商。

      三、转变企业分工协作关系,营造优质行业生态

     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,我国建筑市场逐步形成了综合总包、专业承包、劳务分包的工程建设总分包体系。从2002年新资质标准就位,到去年,全国 建筑企业共有7万多家,其中总包类企业40000家左右、专业类企业25000家左右,劳务企业近10000家,劳务企业少于专业企业,专业企业少于总包 企业,致使总分包体系存在着“倒三角”现象,一方面影响了行业内大中小企业的分工与协作,另一方面也引起企业间的过度竞争。

      我省有16000多家建筑企业活跃在建筑市场上,劳务企业、专业企业、总包企业的比例与全国大致相同,也没有建立起“金字塔”型的行业组织结 构,大企业不强,专业企业不专,企业间竞争激烈、内耗严重,特别是无资质、低资质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或方式,用高资质等级企业名义承接工程,市场上充斥着伪 特级、伪一级,挂靠承包比比皆是,严重扰乱了建筑行业的正常发展。就江苏建筑行业来说,成也是挂靠,败也是挂靠,当前人们爱也是挂靠,恨也是挂靠,喜也是 挂靠,悲也是挂靠,有的说挂靠是当前的万恶之源,但也有的说此为企业发展捷径。建设部多年前开展市场整顿时,就确定重点整治非法挂靠,但数年来屡禁不止。 这说明挂靠仍有其生存空间,有其市场的需求。我们认为,对挂靠不是禁,而是要导。导的关键是大企业要制定企业标准,凡是分包、挂靠的队伍必须符合该企业的 标准,才能允许“准入”,变“挂靠”为“连锁”,以符合国际

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莞长路东城段47号邮编:523000
© 1997-2024 GD-HD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 广东宏达工贸集团版权所有。律师声明
如有任何问题,请电邮至:info@gd-hd.com粤ICP备1206261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