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日期:2011/11/28 14:35:47浏览次数:7734
文/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、秘书长 吴涛
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工程风险防范,既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,更是我国贯彻落实“十二五”规划,深化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,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,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。本文就建筑企业树立风险防范意识,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问题做一些探讨。
一、新时期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
当今世界高新技术日新月异,经济危机时起时伏,全球化、信息化、知识化迅速发展。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,冷静客观地分析这一局势,我认为新时期建筑业企业将面临三大挑战:
1.经济全球化的挑战
来自国内外建筑市场的挑战。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,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。经济全球化使建筑企业之间的国内市场竞争更加白热 化,因为国外工程承包、设计、咨询类企业将会凭借其管理、资金、技术、服务上的优势,进入我国建筑市场,抢占市场份额,我国建筑企业原有的市场空间受到抑 制;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,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高附加值、高技术含量和综合性的项目增多,国际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、大项目、高投资、强业主,使传统的工程承 包逐步被工程总承包、项目融资、国际信贷、设备贸易、技术转让等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合作方式所取代,新材料、新工艺以及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。相比之下,我国 建筑企业的全球化市场战略还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。
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转型升级的挑战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,在改善城乡面貌和人民居住环境,增加就业机会,构筑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积 极的作用。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22.5%,2010年达到9.5万亿元。但从总体上看,建筑业仍然存在产能过剩,管理粗放,经营模式单一,经营领域狭 窄,防范风险能力低,融资能力差等问题。特别是近几年来,严重存在“三低一高”(即:产值利润率、资金回收率、产业集中度低,工程交易成本高)状况,不仅 影响其产业地位,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。
2.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
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挑战。面对知识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新趋势,企业首先遇到的是信息化的挑战。在发达国家的工程建设中,各阶段的管理工作都是通过互联网或电 子介质进行,而且必须符合有关格式标准,即必须按照信息化的规程行事,其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已经相当完善。虽然近年来我国建筑领域中计算机的应用也较普遍, 发展也很迅速,然而,和发达国家比较,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仍然处于“初级阶段”。
建筑工业化的挑战。建筑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。建筑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,市场进入门槛低,从业人员素质不高,特别是长期以来建筑标准体系程度滞 后,手工操作多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建筑业持续发展。急需要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,通过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,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。
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挑战。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,强调对知识和人才的管理,以最大程度地获取、积累、共享和利用知识,并能够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根据工 程项目自身特点对某些管理进行创新,发挥知识的最大效益,高效、优质、低耗地完成各项任务,切实运用管理的体系与现代方法来丰富管理知识资源,盘活企业知 识资产存量,实现知识资产的保值和增值。
3.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对建筑企业的新使命
城镇化的稳步推进。按照“十二五”规划对城镇化的主要目标是“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,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”。这就意味着到2015年,我 国的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7.5%提高到51.5%,城镇人口数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。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,意味着农村格局和市政建设的全面升级。这就 要求建筑企业必须结合城镇化建设的特点和难点,优化工程项目组织管理,完善各项制度建设,转变市场经营方式,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。
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将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,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从2010年末的7%~8%提高到20% 以上。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改善民生,促进社会和谐,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、建设标准、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,具有社会保障 性质,其利润率有严格的控制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对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要求就更加集约,包括人力、物力和财力等各个方面。
深化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。建筑企业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,要想在国际建筑市场这个开放的大平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,就必须拥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,加强与海 外企业的深度合作,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以及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,特别是要树立风险意识,健全完善风险防范机制,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,增强企业国际 工程承包综合管理能力和竞争实力。
二、着力强化过程管理,增强和提升工程风险防范能力
综上所述,“十二五”期间对中国建筑业来说,困难与机遇同在,挑战与发展并存。建筑企业要在挑战中生存、发展,关键是要将挑战转化为机遇,这就需要站在 新的起点上,认真思考和审视未来,以更加奋发图强和追求卓越的精神,采取有效措施,直面应对挑战,化解难题,创新发展。
1.重视前期决策,制定风险防范措施
全面识别风险。风险识别是风险评析的前提,建筑企业要认真做好工程项目前期调研工作,注重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整理,基于准确信息对拟投标项目的风险进行全 面辨析和识别。收集项目信息,了解项目所处的政治、经济、自然环境,工程规模、合同条件和技术要求;收集业主和竞争对手信息,了解资信情况;招投标规范严 格性、工程款支付情况。基于信息对项目进行不确定性分析,列出风险清单,全面识别项目风险。
系统评析风险。风险识别的结果就是找出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,对于所有已经识别的风险因素,应采用科学的风险分析技术和方法,用定性、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 方式来处理其不确定性,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相应的风险损失进行度量。风险分析和评估是做出科学决策的基础,要根据分析评析结果来确定主要风险因素,以 及各种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等。
做出科学决策。科学决策是成功之母,而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无法弥补的。决策并非一瞬间的决定,而是基于长期经验的积累、大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 及建筑企业自身状况,权衡诸多因素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。决策也并非静态的,它的做出会引发一系列的实施动作,而后续动作的实施结果会反过来对决策的科学性 进行再评价和再调整。
制定防范措施。工程风险规避重在制定防范措施,一是应密切关注外部因素的变化,注意国内外政策变化趋势,预防政治、经济及不可抗力等风险要素,及时调整 策略,控制风险;二是应加强内部控制,注重“自身综合素质”的完善,从根本上增强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;三是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应急预警体系,对不可预见因而 不可预控的风险因素有所防范,以便当其发生时做出快速反应,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程度。
2.加强合同管理,增强履约能力
健全合同履约流程管理体系。合同履约流程管理一般由合同调研、策划、谈判、拟定合同文本、审核、签订、履行、变更或转让、终止、存档等环节构成。明确流 程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。实施对合同的全过程监管,要在合同的准备阶段、签署阶段、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管理阶段,指定专人负责,开展综合评价,以确保签约 主体合法、内容全面、真实可靠、条款清楚、表述准确、签订手续和形式
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莞长路东城段47号邮编:523000
© 1997-2024 GD-HD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 广东宏达工贸集团版权所有。律师声明
如有任何问题,请电邮至:info@gd-hd.com粤ICP备12062617号